close

專注是我們品格教育的第一單元,安排於期初,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,對任何科目的學習成效都能有所助益。

什麼是「專注」呢?怎樣的表現才是「專注」呢?孩子們做到了嗎?這個單元結束後的問卷,給了我們很有趣的結果。

根據課本的定義,「專注」是「全神貫注聆聽別人的意見以示尊重」,孩子們透過手勢和活動,已經能在課堂上做到專心看著志工媽媽,或是發言的同學。但是更高的期許,是希望孩子們能了解「專注」並不是行動的束縛和行為的要求,而是對他人的尊重。

其實在備課之前,我個人將「專注」的範圍,只設定為「學習」的範圍,以為是我們常常叨唸孩子的「專心學習」。透過教材說明才更了解「專注」是一種態度,特別是對他人的尊重,影響的就不僅是自我而已了。

課程結束後,我們將問卷分別給孩子、老師和家長填寫,內容分為「對爸媽專注」,以及「對老師專注」。以下為孩子們的自評結果~~

對爸媽尊重 自評(有效:30份) 家長(有效:32份)
很少 時常 每次 很少 時常 每次
尊重爸媽嗎?

4

13 13 5 16 11
當爸媽說話時,看著爸嗎? 2 7 21 1 22 9
看著爸媽的眼睛嗎? 10 6 14 4 22 6
當爸媽說話時,點頭微笑嗎? 11 6 13 8 21 3
弄清楚爸媽的意思嗎? 1 14 15 5 21 5
記住爸媽的話嗎? 6 6 18 6 21 5

*畢竟才低年級,爸媽說的話,孩子們基本上是很認真的聆聽,但是偶爾可能會聽不懂,甚至一下子就忘了。(後兩項是很有意思的結果)

*把孩子和父母的評量結果做對照,會發現很有趣的狀況,「認知」與「行為」的差距,或許正代表了親子溝通的必要性。

關於「對老師專注」的部份,素滿老師好認真,針對每個人給予了不同的評語<掌聲鼓勵>在此就不做統計。

孩子們要如何表現「專注」呢?課程中我們利用口訣和五個重點(「我要」)來提醒,在此提供家長參考,隨時提醒孩子。

「專注」的五個「我要」:

1.看著對我說話的人。

2.在不懂的時候問問題。

3.端正的坐好或站好。

4.不引起別人注意我。

5.避免讓我的眼、耳、手、腳、口做分心的事。

【本校品格教育使用「培基文教基金會」之教材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南崁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