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孩子很早熟,光是這五年帶領低年級的經驗,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孩子心智發展的不同。

五年前,我們可以用繪本教孩子做人處世的道理,現在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閱讀文字很多的橋樑書,繪本只能當娛樂,甚至還沒開始說,就先大喊"看過幾百遍了!"

當生命教育或品格教無法再透過繪本傳遞,還有什麼教材可以當作媒介呢?答案是"電影"。

孩子該看什麼電影呢?我以前認為低年級的孩子大概只懂得宮崎駿,或是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動畫。但是前一陣子,我們家的大頭翰像叔叔借了<葉問>系列,一連看完三級後,他竟然有了這樣的體誤:

真正的高手是不會輕易出手的。

在此之前,我總是擔心脾氣不好又沒耐性的大頭翰會和同學打架,三天兩頭耳提面命,最後卻因為電影而徹底改變想法。

電影種類很多,即使有分級制度劃分欣賞年齡,電影主題以及創作者的價值觀,也是在帶領孩子欣賞前,必須仔細篩選的。而看完電影後要如何引導孩子,或是如何進行親子對話,又需要一些安排。這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,卻有一個爸爸為父母們做好了功課。

電影裡的生命教育

李偉文醫師在"父母圈"是很好的領航者,他在荒野協會帶領孩子親近自然,也透過電影教導孩子生命的意義。

他的新書<電影裡的生命教育>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薦的書,它讓電影不僅是電影,而是和孩子分享生命價值觀的使用手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南崁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